聰明笨小孩只因學習有障礙
February 12, 2012/郭敏娜
「Dyslexia」這個英文單字,不是每個人都熟悉,它的意思是讀寫障礙。這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障礙,有讀寫障礙的孩子在拼寫、閱讀、書寫時會左右混淆,上下跳行、看不懂數學應用題,無法理解閱讀的內容…,美國約有15%的孩子受此影響。而讀寫障礙並非意味著懶惰、弱智,相反很多患者有超出常人的稟賦,如愛因斯坦、達文西、邱吉爾等,小時都是有讀寫障礙。於是有人將讀寫障礙者稱為「聰明的笨蛋」。我廿年前就認識了這個詞,因為我的小兒子順兒小時就是一個讀寫障礙兒童。
順兒來美時還不到兩歲,他濃眉大眼,肥頭大耳,性格溫順乖巧,人見人愛。回國探親,親友們搶著抱他,並昵稱他「熊貓」。在香港移民局問話時,年輕的女移民官很喜歡他,特地向我們多要了一張順兒的大頭照照片,當場就放在辦公桌的玻璃板下面。
我們全家移民來美,找到了房子安家以後,就馬上四個孩子就近上學,兩個女兒上了初中,大兒子五歲上幼兒園,因為我們夫婦已找到工作,所以來美一周後兩歲的順兒也送去托兒中心,那時他還不會講話。
那是一所天主教會辦的托兒中心,這裡的華人小孩多是家中老人在照顧,很少送去托兒中心,所以順兒在那裡兩年多時間,玩伴大部分都是「洋娃娃」。
初來乍到,我們最擔心的是兩個女兒的功課趕不上,她們已上中學,原來的一點英文底子不夠用。而我們作父母的又不諳英文,自己還要白天上班,晚上去成人學校學英文,根本幫不上她們什麼,只有靠她們自己努力了。所幸的是兩個女兒逐漸適應了美國生活,學習成績也一路趕上。幾年後兩人均進入加著名的公立大學─柏克萊加大(U.S. Berkeley),使我們大感欣慰,也讓我們鬆了一口氣。大兒子從小聰敏,在香港讀幼稚園時一直名列前茅經常得獎,獲老師推荐上「天才班」(GATE Program),每天下午多上一節課。小學畢業時還是學校的畢業生代表上台致詞,老師沒有不認識他的。
原以為最省心的小兒子卻出了狀況,按理說他兩歲開始上學,在英文環境中長大,應該就像是ABC小孩一樣語言無障礙才是。可是在托兒中心過了一年,老師提出疑問:「他是否在講中國話?」他們聽不懂他說的話,我們也聽不懂他說什麼。剛到美國時順兒只會講單字的廣東話,現在混在講英文的同班洋娃娃中,不但說話沒進步,反而成為不中不西的語言,誰也聽不懂,此情況持續了兩、三年。因為他其他方面發展正常,甚至更超過其他同齡幼兒,像兩歲時就不用包尿片,可自己上廁所,這在美國的幼兒是無法做到的,因為我們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訓練他。而且他上學從來不哭鬧,兩歲開始,每天早上六時半就送他去托兒中心,在教室門口他向我招手說聲"Bye"就徑直走進教室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了,看到有的小朋友在教室門口與媽媽難分難捨,哭哭泣泣,我很慶幸順兒這麼乖順,使我能放心去上班。就因為他表現一切正常,就是語言方面發展遲緩,所以我們就歸咎他是因處在多種語言的環境中(家裡人講國語、福州話,兄弟方且妹間講廣東話,在托兒中心講英文)所影響。
5歲時順兒上幼兒園 (Kindergarten)這時的他還不會講完整的句子,老師提議我們要去醫生處做個檢查「是否耳聾?有沒弱智?」這是我們最關心的。檢查結果一切正常,醫生的結論也與我們考慮的一樣,因處在多種語言的環境中,讓孩子混淆了,希望過一段時間情況會好轉。
第二年順兒上小學一年級,學校開始布置家庭作業了,這時我們才發現他在拼字、閱讀書寫時會左右混淆,像數字「2」寫成英文「s」、「p」與「q」也分不清,而且無法理解閱讀的內容,做作業時必須有人在一旁講解。一年級學期結束他各科成績全部不及格,在學校老師面見家長時,我提出是否讓順兒留級,多讀一次一年級,這在中國是常事,但在美國跳級的多,留級的事一般老師不鼓勵,也不贊成,覺得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。不過老師告訴我們孩子有讀寫障礙的症狀,從二年級起學校將安排他接受特殊教育。這樣他就同時有四位老師幫助他:一位華人雙語老師、一位語言治療專家、另一位專教有讀寫障礙孩子的專業老師,還有就是他班上的級任老師。每位老師都與我們作了長談,使我們明白了矯治的過程。
順兒還是在他原來的教室上課,不過每天抽一兩節課去語言專家那兒矯正發音的口型;去雙語老師處補課,還有讀寫障礙老師處的特別訓練,再回到自己的教室與其他小朋友一起上課。
回到家裡做作業時順兒無法自己單獨完成,這時比他大3歲,也在同校讀書的哥哥一直是他的家庭教師,大兒子是天才班的學生,學習成績優異,這麼聰明的哥哥遇上這樣的弟弟,才教幾個回合他就不耐煩了,當他「Stupid !」出口時,順兒眼泛淚光跑來投訴「媽媽,哥哥罵我!」我趕緊去安撫,把正發威的小家教勸下,換上大十幾歲的姐姐上場,姐姐正準備上大學,功課很忙,教了他不久見沒有什麼效果,也失去耐性。只好換我自己上場,雖然在國內我也教過小學生,但因不諳英文,只好讓女兒先英譯中,讓我先明白題目的意思,再用中文一遍遍講解給順兒聽,有時他還是不理解,這時連我也火冒三丈,忍不住數落他:「你怎麼這麼笨,一直記不住,連講話也講不清楚!」
有一天他竟然回了一句讓大家嚇一跳的話:「老師說愛因斯坦也是四歲才會講話的。」我聽了心中一驚,對幫助他毫無作用,相反會打擊他的信心,老師的話是對他的安慰和鼓勵。從此我警惕自己,不要輕易發怒,同時也勸阻其他家人,要保持耐心,防言語失控,傷己傷人。
順兒雖然在學習方面有障礙,但在美術上卻很有天份,喜歡畫畫,老師把他的畫作送去參賽也曾得獎,我也鼓勵他多創作,寄去世界日報「兒童版」也獲刊出,還收到好幾次稿酬呢!我想以此來增強他的自信心。
全家人齊力輔導,費時費力地經過三年,到了四年級下學期,我們發現順兒開始不需有人在旁協助,自己也可獨立完成家庭作業了。在學校的家長會上,我們聽到了好消息。順兒已經不必再去上特殊教育的課了,老師是這樣形容他:「就像一隻大象,從人合力推他,他也不動,好不容易挪動一點點,現在也突然放開腳步自己走了,不再需要大家推了。」
我們好高興,終於等到了這一天,順兒從此像其他的孩子一樣,可以過正常的學校生活。那過去的幾年,他的學習過程比別人辛苦,有更多的困難,如果說學習是一場競賽,一般的孩子是速度賽,而有讀寫障礙的孩子卻是跨欄賽,倍感艱辛。同時順兒的成長經歷也印證了俗話說的「一樣米,養百樣人」。即使是同父母的親兄弟姐妹,資質也是不相同的,要用不同的方法來對待,用不同的方式來教養。
前年順兒從加州大學畢業,現在又去市立大學修教育學位,今年夏天就可拿到教師執照,他竟然選擇當小學教師,這是我們萬萬想不到的,想來定是當年那些耐心照顧、教導他的老師們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,他們親切、和藹的笑容讓他留下美好的回憶,使他也決心投身教育事業。
前一段時間,順兒還抽空回到他的小學母校做了一個時期的義工,並以教小學生課後畫畫的兼職,作為他教師工作的實習鍛鍊。我們祝願順兒今後在他的人生路上,就像他祖父為也取的名字「順」字,所期待的那樣─平安順利。
家有讀寫障礙孩子的父母們,請別放棄,多增強信心,假以時日,孩子們一定會走自己的路來。